深圳寬港生入學 雙非童多拒回流
發布時間: 2017/04/08 07:30
雙非學童過去因沒有內地戶籍而不能入讀深圳免費公立學校,深圳市教育局昨宣布港澳學生於2017學年起可申請「積分入學」,意味他們可以不再來港爭學位。
然而,部分雙非家長抗拒回流,有小學校長認為雙非家長渴望子女「走出去」,會選擇教育制度較優勝的香港;有學者分析內地積分入學的計算方法複雜,學童要回流亦非易事。
反之,本港雙非學童高峰期將於2019年後回落,屆時部分接收較多跨境童的幼稚園或學校,可能要面對收生不足的壓力。
【延伸閱讀】雙非增選擇 可紓緩學額不足
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港澳籍學生於2017學年起可以參加「積分入學」,將於4月中旬開始接受網上申請,一改以往居於深圳但擁居港權的學生因沒有內地戶籍未能享受內地免費教育而要到香港跨境上學的限制。
措施會否釋出本地學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指出,同學在甚麼地方讀書考慮因素有很多,難以估計新制度推出後的情況,但歡迎措施,認為令他們有多一個選擇。
記者向多名雙非家長了解他們對新措施的意見,發現全部均傾向子女繼續留港接受教育。
【延伸閱讀】
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指出,雙非家長心態是希望安排子女「走出去」,接受較優質的本地教育︰「找方法都要安排小朋友來港!」他認同新措施可令家長多一個選擇,尤其是子女被編往跨境路程太遠學校,可選擇回深圳升學,因此他預期北區學校受措施的影響有限。
兩屆北區小學校長會前主席陳紹鴻亦認為,雙非家長傾向子女留港學習,但估計對於被派往青衣、東涌等地的雙非童而言,可多一個選擇。措施對本地學校有何影響?陳紹鴻指出,多了一個選擇或影響學生回流內地,而19/20年度起,本港適齡學童人數又回落,學校是否受影響而面臨縮班或殺校,取決於學校名氣及所在地區。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袁月梅指出,深圳新措施的積分制計算方法複雜,如於深圳連續居住1個月可獲1分、屬獨生可獲加60分、非婚生不獲分等,故學童若非有深圳戶藉,亦非有錢於校區置業,可選深圳心儀公立學校的機會較低,估計不是太多人可受惠。
她指出,有跨境學童家長認為本港教育制度較內地好,北區學校每班最多只有20至30名學童,反之內地一班卻多達40至50及學童,認為本港學校較自由、師生關係較好,她表示,跨境童雖然辛苦,但已適應來港讀書,又有自己圈子,不會貿然轉回內地,而返內地就讀亦非無代價。此外,家長仍需考慮學童返內地就學,日後能否銜接到中學、英語能力,以至公民權利、福利等配套。
至於對北區學校的影響,袁月梅認為,因應雙非學童高峰期將於2019年後回落,部分接收較多跨境童的學校未來1、2年影響將較大,相信校方已有心理準備轉型,增加接收本地學童數目︰「幼稚園若在2、3年內未能轉型,都會幾頭痛!」
【其他熱話】《攻殻機動隊》香港場景大檢閱
【其他熱話】2分鐘自測是否患躁鬱病人 不治療可致腦退化
【其他熱話】國泰港龍1.5萬元起請空姐 拆解面試死穴位
撰文 : 張美琪 經濟日報記者
陳正怡 經濟日報記者